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本院成果 > 本院学人著作 >

沙培德著、高波译:《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6-06-30 21:03:15 阅读量:

 

 

作者: [美]沙培德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原作名: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译者: 高波
出版年: 2016-5-1
页数: 480
定价: CNY 7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作者简介 
沙培德 (Peter Zarrow) 教授,1953 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现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的起源与演变、晚清至民国的知识与政治转型等问题有专精研究。已出版英文著作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London: Routledge, 2005),After Empire: Th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 1885-1924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Educating China: Knowledge, Society, and Textbooks in a Modernizing World, 1902-1937(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发表中、英文专题论文近四十篇,书评及书评论文近六十篇,在海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界有广泛影响。
 
目录 
序言
 致谢
 第一部通向革命之路(1895 1919)
第一章儒家激进主义的兴起
 制度变革的要求
 政治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文化语境中的儒家激进主义
 意识形态革命
 第二章1911年:历史与历史叙述
 作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为阶段的辛亥革命
 作为保守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结构性崩溃
 革命氛围
 第三章清朝覆灭过程中的观念与理想
 帝国与国家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设:梁启超
 汉民族主义:种族与革命
 第四章从军事独裁者到军阀
 早期民国政治
 外交与君主制
 军阀主义与军阀时期(1916 1927)
军阀主义的动因与影响
 第五章乡村社会状况
 乡村生活的基本样式
 乡村社会的解体
 农民:抵抗、造反与革命
 定义
 第六章城市社会变化
 城市发展: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
 新兴社会力量:工人
 新兴社会力量:学生、妇女
 第七章知识分子、民国与新文化
 立宪主义、联邦主义与改革
 新文化运动
 孔教在现代中国的命运
 民国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部民族主义与革命(1919 1937)
 第八章五四运动中的政治与文化
 五四运动(1919 1921)
 帝国主义与自由主义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
 文化革命与社会变革
 现代国家与变革的限度
 第九章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正义
“问题与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列主义
“科玄”论战与现代中国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界定马克思主义
 五四话语中的共同主题
 第十章政党政治的兴起
 广州与早期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五卅”运动(1925年)
 第十一章国民革命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
 意识形态与国民党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农民阶级
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激进主义:妇女
 第十二章北伐与蒋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与权力的巩固
 第十三章南京十年(1928 1937):国民党时期
 南京十年的国家建设
 蓝衣与新生活:国民党的法西斯主义?
 经济、国家与社会
 正当性、民族主义与异见
 第十四章农民与共产党人
 求生存: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富田事变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知识分子与对群众的发现
 第三部战争与革命(1937 1949)
 第十五章抗日战争(1937 1945)
 日本侵华
 战争中的国民党人
 战时的重庆与南京
 第十六章毛泽东、毛泽东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走向1949年的毛泽东主义
 整风
 群众路线
 第十七章革命与内战
 政治抗争与内战
 共产党人与农民(1937 1946)
 农民与政治:激进化
 结语
 索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