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专题 > 民国北京史研究 >

郑丽霞:学院文化的庄肃典雅:论1930年代北平学院文化对京派散文的影响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6-03-15 10:32:05 阅读量:
【作者】 郑丽霞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原文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
京派散文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北平地域及其学院文化的深厚滋养和氤氲。五四新文化的积淀和北平文化的蓄积形成北平古都文化的厚重静穆的地域文化特质,这从空间地域层面影响着京派散文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众多学府蕴蓄的学院文化为京派散文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学养条件。首先,奉行"门户开放"和"学术自由"的北大文风、大学数量的众多、几乎免费的大学教育和学院中师友互助的传统,这些是北平学院吸引京派学子的种种条件。其次,京派散文家与学院或深或浅的"学院"渊源;教师自身素养、课程设置、重视作文训练等学院因素对京派散文家的影响,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散文创作在学院中蔚然成风;第三,老师与学生的文化资源互动形成了北平学院优良的文化生态系统。以上三点都为学生创作散文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机制。这些共同构成了30年代北平庄肃典雅的学院文化。可以说,30年代庄肃典雅的学院文化为引导京派学子们的研究方向和创作趣味、发掘提携散文新秀、为新晋散文作家修改和举荐文章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京派散文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纯正的"学院派"基础。
 
【关键词】 北平地域; 学院文化; 京派散文; “学院”体制; 庄肃典雅;
 
【全文下载】

学院文化的庄肃典雅:论1930年代北平学院文化对京派散文的影响.pdf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