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顺治、康熙、乾隆等几位皇帝曾与来华耶稣会士有过友好的交往,因此清朝前期天主教在北京获得发展,天主教堂主要分布在北城(满城)内。顺治七年(1650),赐地重建宣武门南堂。十二年(1655)又赐许耶稣会士利类思(Lodovico Buglio)、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aes)在王府井大街甘雨胡同西口建圣若瑟教堂,即“东堂”。康熙三十二年(1693)因耶稣会士张诚、白晋进西药为康熙医治疟疾,特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广厦一间,改建救世圣堂,又称“北堂”;光绪十三年(1887)以天主教北堂与宫禁过近,妨害慈禧太后修建苑囿为由,将北堂迁往西安门内西什库。雍正元年(1723),随铎罗主教来华的德理格神父购得西直门大街路南院落建天主教西堂,以上为北京著名的天主教四教堂。1900年以后,天主教在南城也陆续建堂,如:南岗子天主教堂,由东交民巷圣弥厄尔教堂的法国神父和修女筹建,是外城占地最广的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