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 |
最新信息 | |
|
作者 |
页码 |
·笔谈· |
||
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问题辨正 |
|
|
金冲及: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必须实事求是 |
霄 今 |
(4) |
研究模式移用与学术自我主张 |
熊月之 |
(8) |
革命的意义 |
汪朝光 |
(13) |
日本战车及其战争逻辑 |
黄道炫 |
(16) |
|
||
·专题论文· |
||
法政纠结:“罗文干案”的告诉与检审 |
杨天宏 |
(20) |
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 兼论辛亥鼎革后的人事嬗变 |
李在全 |
(43) |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平工潮与国民党的蜕变 |
杜丽红 |
(60) |
金允植、鱼允中与“壬午兵变”的善后处理 |
张礼恒 |
(79) |
中国内战背景下的美国青岛驻军政策 |
张维缜 |
(96) |
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内的卫生工作 以同仁会为对象的考察 |
王 萌 |
(108) |
民初国学研究中“科学”范式的变迁 一个概念史的考察 |
张 帆 |
(125) |
|
||
·读史札记· |
||
咸同年间文闱停科问题考订 |
王立新 |
(143) |
佚失伪满《退位诏书》考析 |
孙 瑜 |
(154) |
|
||
英文目录与提要 |
(160) |
|
|
||
书讯《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95)◇《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142)◇《中国国民党中政会研究(1924 1937)》(153) |
||
本期执行编辑/葛夫平 技术编辑/郑晴蕾 |
·笔谈·
中国近代史若干重要问题辨正
金冲及: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必须实事求是 (霄今)
研究模式移用与学术自我主张 (熊月之)
革命的意义 (汪朝光)
日本战车及其战争逻辑 (黄道炫)
·专题论文·
法政纠结:“罗文干案”的告诉与检审
杨天宏
内容提要 震惊中外的罗文干案因奥款合同展期而发生,一直被视为政治陷害。法院最终判被告无罪,既有学术研究将法院判决视为定谳,无人置疑。但有关史料证明,针对罗文干的三项犯罪指控并非向壁虚构。就诉讼程序言,告诉初始阶段虽不尽规范,但国务会议声请再议罗案经法院裁定及法界公断程序合法,反证蔡元培等人维护“司法独立”的抗议举动,缺乏法律依据。罗案被告的无罪宣判,与蔡元培辞职抗议引发大规模学潮、法潮,形成强大的“院外审判”舆论环境,极大地改变了罗案检审的法律生态有关。此案不仅展示了法政关系的复杂与近代中外关系的紧张,也揭示出国人对法制现代化的认识误区,提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路漫修远。
关键词 罗文干案 奥款展期合同 蔡元培 司法独立
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
兼论辛亥鼎革后的人事嬗变
李在全
内容提要 经由辛亥革命,中国实现了从清朝到民国的政权更迭。一般认为,“革命”更多的是妥协,故两个政权之间的承续性显而易见,人事系统尤为显著。事实上,并不尽然。在司法等强调专业性的领域,在承续的面相之下,隐性的“革命”悄然发生。民国初年司法改组主要在许世英任上推行,司法官任用资格为“法政三年毕业且有经验者”,导致大批旧式司法官离职,大量法政新人成为司法官,人事变动甚巨。司法本为讲求实践经验之职业,由初出校门的法政青年掌理司法事务,问题丛生。为解决这一问题,许氏继任者梁启超、章宗祥等推行司法官甄别,意在拔用“合格而能胜任之人才”,并取得一定成效。无疑,许世英改组举措有利于推进司法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也符合鼎革后不“除旧”似难“布新”的时代语境。问题是,在新旧过渡年代,不宜操之过急。时代变迁对“旧人”自有其淘汰机制与转化办法,及至民国十年左右,司法“旧人”几无踪影,可见司法人事新陈代谢之速。考察辛亥鼎革后的人事问题,除关注“承续”与“断裂”面相外,尚需留意“专业”与“层级”因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民国政府 法制改革 司法官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平工潮与国民党的蜕变
杜丽红
内容提要 自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平后,国民党从地下党一跃成为执政党,在其领导下北平城内工会次第建立,并掀起一股工潮。在北方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工会并未因北平市党部的领导就获得天然的合法性,而是不得不依法避免被取缔的命运。作为工潮领导者,北平市党部在党内权力斗争中进行着人员更替,具有国民革命信念的党员逐渐地被逐出。在地方政治权力争斗中,北平市党部逐步被边缘化,工会领导权转移到政府手中。
关键词 北平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 工会 工潮 《工会法》
金允植、鱼允中与“壬午兵变”的善后处理
张礼恒
内容提要 “壬午兵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对朝战略,改变了东亚历史的进程。以金允植、鱼允中为代表的朝鲜人,出于国家总体战略的考虑,为了维持中朝宗藩关系,防范日本入侵,保护改革事业不致中断,精心设计了一个以铲除李昰应为中心的处置方案,并说服清政府成功实施。事实证明,朝鲜人才是筹划处置“壬午兵变”的始作俑者,清政府只是充当了金允植、鱼允中计策的执行者。朝鲜在清政府干涉朝鲜内政、强化属国政策的历史拐点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 壬午兵变 金允植 鱼允中 宗藩关系 中日朝关系
中国内战背景下的美国青岛驻军政策
张维缜
内容提要 战后进驻青岛之美军虽对国共纷争遵循“不干预”原则,但因其在战略上有扶蒋抑共与制约苏联意图而招致中共反对,这并未对其造成实质影响,在国民党政府支持与配合下,驻青美军暂时获得合法地位。1948年3 12月间中国内战局势发生变化,青岛战略地位下降,美国政府不断调整驻军政策。1949年1 6月间根据内战局势之变化,美军撤离行动或缓或急。在此过程中,内战与驻军政策相互影响。驻军政策及其实施,表明美国外交现实主义最终占据上风。
关键词 中国内战 青岛 中美关系 驻华美军
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内的卫生工作
以同仁会为对象的考察
王萌
内容提要 抗战之前,同仁会利用多种扩张形式,成为日本在华最大的医疗卫生团体。在战时日本的对华卫生工作中,同仁会充当了主要的执行角色。同仁会各地诊疗班开展的医疗“宣抚”工作,是当地日军“宣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仁会在沦陷区的防疫业务,则是日军细菌部队防疫功能的延伸;日本医师在“大陆医学”名义下进行的调查研究,为日本军政当局提供各种卫生情报。卫生工作是日本军政当局利用以同仁会为代表的本国医界,在中国沦陷区内获取民心、保障自身卫生安全、发展殖民医学的一项综合工程,其目的是在沦陷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卫生体系。
关键词 同仁会 卫生工作 医疗“宣抚” 防疫 日本
民初国学研究中“科学”范式的变迁
一个概念史的考察
张帆
内容提要 中国“科学”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晚清自日本输入后,就作为学术名词与传统学术的改造相伴相生。新文化运动时期,留美学生输入整体性“科学”概念,“科学”开始从一个宽泛的,以分科为特征的学术体系,向整体性的,以“科学方法和精神”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转换,由此催生国学研究范式从“保存国粹”向“整理国故”过渡。两种范式之异点在于评判固有学术的价值标准发生转换,但于过渡之中亦可见晚清以来学术转型的内在统一性:学术改造以分科治学为起点,以“科学”为归属,注定这是一个与传统“分”,与西学“合”的总体走向;近代学人大多是借用“科学”作为概念工具,试图在分科体系内妥善安置中西新旧,调和的主张一脉相承。
关键词 民初 国学 科学 分科 科学的方法与精神
·读史札记·
咸同年间文闱停科问题考订
王立新
内容提要 被视为朝廷“抡才大典”、士子进身之阶的文科乡试,在清代备受朝野重视。清代前期,偶有因故停科之举,其后均予补行。咸同年间,战乱频仍,停科所涉省份及次数为清代各朝之最。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对咸同年间文闱停科及其补行情况专门予以论述,并列表说明,然而对照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者记述并不一致。唯有逐科逐省查核档案,方能确定何者为准。
关键词 咸同年间 文闱 停科 补行 科举
佚失伪满《退位诏书》考析
孙瑜
内容提要 1945年8月15日上午,伪满政府召开次长会议,确定溥仪退位方案,并草拟了伪满《退位诏书》草案。8月17日下午,在通化大栗子召开关于皇帝退位和“满洲国”解散的重臣会议,通过了溥仪退位方案。次日凌晨,溥仪宣读《退位诏书》,正式退位。但此后这份《退位诏书》佚失。综合各方史料,该诏书的内容可能主要包括:鼓吹日“满”一心,感恩日本提携;美化伪满统治,宣扬虚假政绩;宣布正式退位,拼凑退位理由。这份诏书的公布,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终结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彻底失败。
关键词 溥仪 伪满洲国 退位诏书 重臣会议
友情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