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 |
最新信息 | |
【作者】袁一丹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沦陷意味着"国"与"民"的分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滞留在华北的民国国民,一夜间沦为亡国之民。"胜国之民,何言政事,何云国民?""国民"的概念,恰是沦陷后期周作人谈论中国思想问题的切入点。从《中国的国民思想》的两次演说到收入文集的《中国的思想问题》,周作人对国民思想的诊断,由对内批判的立场,转向对外抗辩的姿态。"国民性"批判本质上是一套启蒙话语,五四时期周作人对国民劣根性的发掘,反而成为他1940年代思想转向的绊脚石。现实世界中被分裂的"国 民",在周作人的文章中竟安然无恙,一方面可视为晚清种族革命经验的复活,另一方面须归因于"中华民国"在沦陷区实亡而名犹存。 【摘要】
友情链接 |